《梅兰芳华》与贵族精神
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激荡后,中华文化引以为傲的贵族精神,延续到当代早已成了绝响。所幸的是,我们尚可以通过京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领略一二。
《梅兰芳华》就是展现中华贵族精神的优秀作品。它汇集了《天女散花》、《穆柯寨》、《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洛神》等梅兰芳先生经典剧目中的著名折子,通过一系列艺术形象,于不经意间演绎着我们的祖先曾经洋溢的贵族精神。
笔者无意于定义贵族精神,但却主张:目的与手段、过程遵循一以贯之的正向价值立场,不阿附形势,不随波逐流,不计较成败,这应当是贵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一。这种贵族精神的内涵,与后来为了目的不择手段、不计过程、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流氓主张形成冰炭之势,从而成为检验贵族精神与流氓本色的重要标准。
应当说,贵族精神并非贵族出身者的专利,但贵族出身者的确更易彰显贵族精神。在上述这一系列艺术形象中,楚国贵族出身的项羽,既令人痛恨,又令人扼腕。 而《霸王别姬》所演绎的垓下之败,亦不只是楚汉之争的落幕,更是中华文化中贵族精神与流氓手段的首次正面较量。
但不幸的是,贵族最终败给了流氓,从而开启了中华文化的魔鬼之门。此后两千多年内,黄巢、李自成、张献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洪杨之乱……类似的悲剧伴随着血腥的杀戮一幕幕上演,而中华文化则一次次沉沦,终至难以挽回。
如果以世俗的成王败寇标准论,项羽之败基本可以归纳如下:一是听从项伯意见,不肯及时进攻攻破咸阳的刘邦,因为当时进攻刘邦是“不义之举”;二是鸿门宴时不允范曾杀害刘邦;三是在占据优势情形下同意与刘邦议和,导致优势未能转化为胜势;四是垓下之败,“不肯过江东”,从而徒增后人“卷土重来未可知”的慨叹。
项羽当然不是完人,笔者无意为他的残暴(多次坑杀屠戮降卒)、多疑(有范增而不能大用)等缺陷性格辩护,更不能将其纳入为贵族精神的范畴——实际上,这更属于他令人痛恨的一面。但对能与他“一掰手腕”的刘邦,项羽却多次在关键时刻显示出了其基于内心“仁”的道德自律而“不忍”杀之的一面,颇有些“惺惺相惜”。 至于垓下之败“不肯过江东”,则进一步彰显出项羽生命中“有所为有所不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廉耻重于生死”的贵族气质,这亦远远超越世俗的“成王败寇”“好死不如赖活着”等观念,体现出其目的、手段与过程统一于内在价值观的贵族精神。
除了《霸王别姬》,《天女散花》演绎人性的至纯至诚,《洛神》歌颂人(曹子建)与神(宓妃)的爱情,《穆柯寨》通过杨宗保与穆桂英的爱情彰显中华文化的家国情怀,《贵妃醉酒》则挥洒出盛唐气度……这一切无不闪耀着失传已久的贵族精神的耀眼光芒,让观众在演员的一笑一颦中、一唱一叹里,怀想着曾经的荣耀与辉煌而长吁短叹。
“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正乙祠古戏楼这副对联,意蕴悠长,回味恒久……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