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陈门首令陈世纪

            

“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在中国漫长的专制社会中,无数人以此为荣,追求“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在有史可查的陈氏家族六百四十余年中,明朝人陈世纪是其中的佼佼者。

陈世纪是谁?他生活在明朝什么时间?他做出过什么贡献?他在陈氏家族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

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借助于史料。据笔者考证,关于陈世纪的史料,目前仅散见于光绪和民国版《陈氏族谱》、康熙《平度州志》、道光《重修平度州志》和民国《盐山新志》等极其有限的文献中。

据《陈氏族谱》记载,陈世纪是山东平度古岘陈氏祖有良公第七世嫡长孙浩,。关于陈世纪,《陈氏族谱》的记载仅十六字:“岁贡生,任直隶盐山县知县,崇祀名宦祠”。陈世纪的独子陈茂华,孙陈王庭(光绪版名王庭,民国版名玉庭)。

《陈氏族谱》的上述记载,与康熙《平度州志》、道光《重修平度州志》和民国《盐山新志》的记载相印证,从而证明了其可靠性。

康熙五年(1666年),平度知州李世昌主持编修的《平度州志·卷之四·人物·科贡·明经·载,世纪官盐山县知县排名位于永和县教谕杨汝舟和山西苛岚州知州李慧次子、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李学诗之弟李学礼之间。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平度知州邹崇孟主持刻印的《重修平度州志·卷五·选举·明选举表·贡监有着几乎与康熙志相同的记载。

据段金城等纂修的民国二十年(1931年)抄本《永和县志》记载杨汝舟出任永和县教谕的时间,晚于嘉靖三十年(1551年)。据历代平度志书,李学礼为嘉靖(1533年至1566)岁贡

陈世纪考取岁贡的具体时间目前不能断定,但其大致区间是明确的,即至早应与杨汝舟出任永和县教谕同时或稍晚,而杨汝舟是在嘉靖三十年(1551以后出任永和县教谕的;至迟为其出任盐山县知县的嘉靖四十三年(1564之前

陈世纪出任盐山县知县的时间点是明确的,即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孙毓琇修、贾恩绂纂民国五年(1916年)刊本《盐山新志·卷十二·职官(上)·明代知县典史表四之上》载,嘉靖四十三年(1564香山岁贡邓璿之后,平度州岁贡陈世纪任盐山县知县,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空缺,直至隆庆元年(1567年)谷县岁贡苏性愚方才继任该职依明制,知县一般任期三年。

据《陈氏族谱》记载,陈世纪具有“岁贡生”身份,这与康熙《平度州志》记载的“明经”、民国《盐山新志》记载的“岁贡”有何异同?这一身份意味着什么?

其实,“明经”即明清时代贡生的别称。在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贡生的实际地位大致相当于举人副榜。

“岁贡生”是贡生的一种,简称“岁贡”,是各类贡生中出现得最早的,初见于洪武十七年。

《明史•选举志一》记载:“贡生入监,初由生员选择,既命各学岁贡一人,故谓之岁贡。其例亦屡更。洪武二十一年,定府、州、县学以一、二、三年为差。二十五年,定府学岁二人,州学二岁三人,县学岁一人。永乐八年,定州、县户不及五里者,州岁一人,县间岁一人。十九年,令岁贡照洪武二十一年例。宣德七年,复照洪武二十五年例。正统六年,更定府学岁一人,州学三岁二人,县学间岁一人。弘治、嘉靖间,仍定府学岁二人,州学二岁三人,县学岁一人,遂为永制。”

由上可见,虽然目前掌握的史料尚不能确定,陈世纪是由州学还是府学跻身岁贡生,但其必为州学或者府学中的佼佼者,方能在每年一次的府学考试或者每两年一次的州学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全莱州府或全平度州的岁贡生,从而进入国子监深造。

   《明史•选举志一》:“岁贡之始,必考学行端庄、文理优长者以充之。其后但取食廪年深者。”洪武二十一年(1388)九月明太祖令礼部申明“必资性淳厚、学问有成、年二十以上者”方许选为岁贡生。万历三年(1575)五月规定“凡起送贡生,必年六十以下,三十以上,依补粮次序为定”。

    由此可知,陈世纪要成为岁贡生,一般还需具备学习优秀、行为端庄、写文章以道理见长等条件,或者有多年的“公费生”资历,从年龄上讲,应该正处弱冠至壮年间。

明代和清初,岁贡到京后一般都要经过廷试经廷试录取的岁贡最初都先送国子监肄业。明初洪武八年(1375)三月至二十六年(1393)十月,有设在南京的京师国子监(称国子监,也称太学)和设在安徽凤阳的中都国子监。洪武十六年(1383)十二月“命生员中式上等者送国子监,次等送中都国子监。永乐元年(1403)明成祖设北京国子监。永乐十九年(1421)迁都北京后,以原京师国子监为南京国子监,简称南监;北京的国子监称国子监(也称太学),是为北监。此后终明之世便有了有了南监、北监之分。岁贡生各随地方以入南北二监。贡生肄业后由吏部派任知县、县丞、教谕等官职。贡生中的岁贡出任知县,亦属正途出身。

因此,陈世纪应经过廷试取得岁贡生身份,之后进入位于北京的国子监读书深造。《盐山新志·卷十二·职官(上)·明代知县典史表四之上》载,嘉靖四十四年(1564年),陈世纪以岁贡生身份出任直隶盐山县知县。

述《盐山新志》的职官志部分记载,知县于旧志略具评语者十五人”,其中就有陈世纪,称其在任期间则招抚流亡,即招徕流亡的人民以安抚置业

为什么陈世纪在《盐山新志》中能留下“招抚流亡”的记载呢?这需要结合盐山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

盐山县位于今河北省沧州市东南,东临渤海,在历史上曾属于山东无棣,明洪武九年(1376年),因鲞鱼书院兴起,迁县治于东隅(即今县城)。客观地说,由于其自然地理条件所限,盐山县并非经济和政治意义上的“大县”,所以才在《盐山新志》上留下了“盐山土旷而民稀”,“官吏恒不以大县视之,以地瘠而僻处海滨也”的记载。陈世纪主政盐山县,从政治上说未必算得上重用。

不过客观条件的限制,有时反而能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盐山因地处渤海之滨,境内多有盐碱地,不宜从事传统农业生产;兼之嘉靖后期不理朝政,严嵩专权,反而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讲,凸显了陈世纪的“招抚流亡”之举对盐山民众来说所具有的保境安民之效用,堪称仁政。

    由此可以大致推断,陈世纪生活在明朝嘉靖至万历年1522年至1620年),其中嘉靖中后期至万历前期的可能性较大。

从陈氏家族的发展历史上来看,作为嫡长支,陈世纪既是家族中第一个岁贡生,又是第一个实授知县,从而成为陈氏家族在明朝嘉靖、隆庆至万历年间崛起的重要人物。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陈世纪之后,陈氏子弟或登科,或入仕,“书香开,家声振,凌欺之习胥泯,雍和之象满室矣”——

在其叔伯兄弟中,儒士陈世绅成为五品散官,陈世绰以岁贡生身份任灵台知县并敕授文林郎。

在其子侄辈中,吏员陈惟常和陈梓华分别考授府经和州判;陈琏、陈笾分别得中万历壬午和丁酉两科举人,创下“一门两举人”的佳话;陈则纳和陈必听同时中万历庚子科举人陈必听更是得中万历甲辰科进士,后任中书舍人,从而成为陈氏家族唯一的进士及第者;陈必允则成为万历壬子科举人,后任河南永宁县知县

在其孙辈中,例贡生陈士俊任职上林苑监署丞、敕授征仕郎,岁贡生陈士偁任陕西南郑县知县,后升固原州知州、诰授奉直大夫。

陈氏子弟的功业光耀门楣并荣及先人。如世纪之父陈宠,敕赠文林郎、盐山县知县,夫人雍氏敕赠儒人;世纪之祖父陈浩,貤赠文林郎、盐山县知县,夫人貤赠儒人。世绰之父陈宦,敕赠文林郎、灵台县知县,夫人张氏敕赠儒人;士偁之父则纳,诰赠奉直大夫、固原州知州,夫人郭氏诰赠宜人;必允之父世绩,敕赠文林郎、永宁县知县,夫人于氏敕赠儒人。

至此,有明一代,陈氏一门出现了一进士、四举人、四知县,从而一改始祖初到平度古岘时“实茕茕一孤身也”、“陈氏之不绝,几几乎如一线耳”的窘境,“书香开,家声振;凌欺之习胥泯,雍和之象满室”,陈氏家族迎来历史上首个发展高峰期,其中“陈门首令”陈世纪的榜样作用值得重视。

 

 

乙未年九月廿四日初稿成

话题:



0

推荐

陈宝成

陈宝成

52篇文章 1年前更新

财新记者

文章